银监会排查授信风险 海外并购“猛将”将被重点关注
2017-06-27 来源: 证券时报
    一石激起千层浪。6月22日,由于万达集团的多只债券及相关股票突然出现大幅下跌,引发市场种种猜测。
  与此同时,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证实,银监会本月上旬要求部分银行提供本行对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的境内外融资支持情况及风险分析。
  业内人士分析,前期海外并购“火热”之际,不少企业存在借海外并购名义转移资产,甚至是通过在境内借款的方式大规模投资外币资产,加剧了货币错配风险和提高负债风险,并可能会将风险传染至金融机构。
  银监会要求银行
  上报个别企业融资情况
  虽然昨日午间万达集团发布声明否认一切,但当天万达债券出现多笔大额卖出的情况却是不争的事实。根据债券圈流传的消息,近期有包括建行、工行等在内的银行资管部门要求管理人在近几天陆续清仓万达相关债券,并逐渐引发市场异动,直至发生昨日的多只债券价格大跌。
  证券时报记者就此事向建行、工行新闻处求证,截至发稿前,两家银行尚未就此事作出官方回应。不过,两位工行资管部人士向记者表示,上述传闻属于谣言,消息不实。
  一债券投资人士表示,尽管市场传言,但从公司的基本面看,债券并不存在太大的兑付压力,昨日多只债券遭大规模抛售或另有其他原因,有可能是恐慌情绪传染导致投资人的风险偏好下降所致。
  不过,证券时报记者从多方求证到,银监会本月上旬要求部分银行提供本行对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的境内外融资支持情况及风险分析。工行总部还要求境外分支机构重点关注上述集团所涉及的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情况。
  “这周我们还提交了关于海航在内的几家集团的融资规模情况,纳入统计范围的包括表内外所有的融资类型,贷款、债券都算。”一国有大行内部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透露。
  海外并购背后
  存非理性投资
  据了解,银监会此次对个别企业的授信风险排查,主要是因为上述企业近几年海外并购规模较大,需要分析信用敞口风险。实际上,去年年底,多个部门就已关注到火热海外并购背后的非理性投资,甚至是假借海外并购实则转移资产的情况。
  去年12月,发改委、商务部、央行、外汇局联合发布声明称,密切关注近期在房地产、酒店、影城、娱乐业、体育俱乐部等领域出现的一些非理性对外投资的倾向,以及大额非主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对外投资、“母小子大”、“快设快出”等类型对外投资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建议有关企业审慎决策。
  值得玩味的是,中国企业“出海”并购的火热之际,也恰是我国资本外流严重之时,外汇储备从峰值的近4万亿美元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统计显示,2015年中资公司海外并购规模1005亿美元,2016年更是达到2266亿美元。
  “一些企业因为有人民币贬值的预期,所以会大规模的从事跨境套利。虽然现在外管局已经严格管控本外币资金的流出,但这主要对中小企业具有较强的约束性,而那些大型集团,由于其自身海外布局广泛,仍可假借境内公司购买境外公司产品和服务等名义,将资金转移出境进行投资。”一国有大行贸易金融部人士称。
  根据外汇局公布的部分企业外汇违规案例显示,不少逃汇企业通过勾结境外公司,虚构转口贸易合同,并订立高于市场价数十倍的交易价格,向境外非法转移资金;或通过虚构进口贸易,重复使用合同和发票,以“预付货款”名义对外支付大额资金。
  资深外汇专家韩会师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如果人民币处在贬值通道,对企业来说,资产外币化的配置对企业确实有利可图,但从宏观经济金融稳定的角度看,大规模的海外并购的确在人民币有贬值压力的时候不利于市场稳定。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实在是不确定的,存在大规模的货币错配就意味着企业承担汇率风险。
  记者还了解到,在前两年海外并购火热之际,部分企业为大量投资海外资产,甚至在境内银行借人民币贷款,将人民币资金转移至境外后再汇兑成美元做投资,加剧货币错配风险。
责任编辑: 华媒控股
Copyright © 浙江华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杭州市体育场路218号
法律顾问: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 朱亚元 陈其一
浙ICP备15043943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1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