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余姚的周女士(化名)日前接到来自浙商银行余姚支行工作人员的电话,称其前两天办理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时,落下了一条丝巾,请她及时取回。
周女士挺惊讶,表示自己从未在浙商银行办理此类业务,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听后表示可能弄错了,道歉之后便挂断了电话。
而周女士并不知道,正是这通电话帮她规避了一桩冒名骗贷的风险案件。
原来这个电话是该行工作人员故意编造了一条不存在的“丝巾”来确认是否是周女士本人在几日前来银行申请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几日前,一位先生以家庭消费需求为由,向浙商银行余姚支行申请了一笔30万元的个人信用消费贷款,其“妻子”周女士作为共同还款人。业务办理过程中,核保经理发现“周女士”本人相貌与身份证照片有较大差异,但“周女士”坚称证件系其本人。“因为眼睛、鼻子做过微整形,下巴做过抽脂手术,导致相貌和身份证上略有不同。”
在接下来的核验中,她不仅能准确答出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和生肖等要素信息,甚至对家庭基本情况也有所了解,表面上看几乎再无其他异常。
但细心的核保经理并未放松警惕,通过征信系统查阅了周女士的信用记录。还真发现征信系统中留存的手机号和贷款申请上的并不一致,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浙商银行余姚支行确认此前的配偶签字系他人假冒,遂当即否决了这笔贷款审批,从而成功堵截了一起冒名骗贷风险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