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投资者更容易赚钱?2018年新进入股市的都是哪些人?他们有哪些特征?日前,深交所公布了《2018年度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妙趣横生的A股个人投资者画像。2018年的报告呈现出诸多新特征。
一个标准的90后投资者画像
杭州白领吴飞(化名)是90后,大学本科毕业,平时追求高收益高风险的产品,入市资金10万元,他喜欢做短线,好的股票总是拿不住,涨一点就想卖,跌一点就想买,遇到大跌只会“硬扛”,是一个非常典型的90后新股民。他的身上几乎聚集了本次调查的股民的所有特点:年轻;风险偏好高;高学历;资产量不足50万;盈利股票拿不住亏损股票长期持有等。
去年,吴飞进入股市,他听办公室同事说,股市长期低迷,也许会有一波行情。投资风格上,他大胆持仓了白马股,也买了一些科技股,想要“抄底”。没想到,整整一年几乎都没有好的行情出现,吴飞高位买入的格力电器最低跌到了37元。去年3月,格力电器从52元跌到46元的时候,吴飞选择了“死扛”,他说总会回来的。46元的时候,他还进行补仓,摊薄成本,随后,格力电器向上冲逼近50元,吴飞发现自己的账户“红了”,连忙进行抛售,整个过程持续不到一周。去年7月,他以46元的价格买入格力电器,再次被“套牢”,这一次格力电器一直跌到37元,吴飞在“寒冬”中死守着,他没有再补仓,因为资金不足。根据报告,八成投资者资产量不足50万。2018年,从账户资产量分布看,5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占比80.0%,10万元以下的投资者占比40.9%;从年龄分布看,平均年龄为37.6岁,40岁以下占比60.3%。其中,90后占据新入市股民的“半壁江山”。
今年以来,格力电器一路上涨,吴飞也“守得天开见月明”,但是格力电器他并没有赚多少钱,前不久,他的股票账户“翻红”,赚了5个点就跑了。“盈利股票拿不住,亏损股票长期持有,短线操作,交易非常频繁。”回顾自己的操作,吴飞这样评价。
投资风格激进的吴飞,手中自然不可能只有格力电器一只股票,他还长期持有创业板股票苏奥传感,目前依然在高位站岗。“我算是高位接盘了,30元买的,现在才20元左右,亏损很大,但是不懂得止损,一直熬着。”细看吴飞的账户,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虽然总投资才10万元,吴飞竟然持有六七只股票,交易频率非常高,非理性投资行为较为严重。
知行合一或是盈利关键
像吴飞这样的投资者,股市能赚钱吗?他用实际行动告诉你,在这轮反弹中,他在2018年行情差的时候买的股票,到现在还没“缓过气来”。那么,什么样的投资者能够赚到钱呢,答案很简单,理性投资者。
根据报告,2018年,价值投资类投资者占比继续上升至28.6%,趋势类和短线交易类分别占比25.9%和19.0%。但非理性投资行为依然较为普遍,特别表现为以下方面:
交易频率过高,一周内交易若干次的投资者占比达46.4%;一个月内交易1-2次的占比31.9%;一季度以上才交易超过1次的占比21.7%。不重视交易止损,45.3%的投资者几乎不使用止损策略。
此外,熟悉偏好(“投资自己买过的股票比其他股票更容易赚钱”)、过度自信和处置效应(“我总是拿不住盈利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股票”)的发生率分别达到57.6%、43.8%和39.0%。
其实,对比分析亏损者与盈利者的客观差异我们能发现,双方并未在知识水平或投资理念方面表现出明显不同,但在交易行为上存在明显差异。也就说,大家都不缺理论和意识,但是缺执行。而只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让你赚到钱。
例如,亏损者和盈利者中具有止损意识的投资者占比几乎相等,分别为38.8%和38.7%。但在实际执行方面,盈利者中61.2%明确执行了止损策略,高出亏损者9.5%。
亏损者和盈利者中认可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占比基本持平,但平时阅读上市公司公告和金融机构研报的比例,盈利者较亏损者分别高出8.8%和5.1%。
此外,交易执行中盈利者发生频繁交易和处置效应的比例较亏损者分别低4.4%和9.4%。